课程简介 | 课程负责人 | 教师队伍 | 课程描述 | 课程建设规划 | 课程品台 | 教学实践 | 教学与科研 | 第二课堂 | 外延扩展 | 标志性成果 | 自我评价
   


本课程主要特色

1、《模拟电路》、《模拟电路实验》辐射面广

《模拟电路》课程和《模拟电路实验》课程,是电子 信息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在大学物理(电学部分)、电路原 理的基础上学习,对很多后续课程有很大的影响。

除物理系电信专业必修此门课程外,计科系各专业、初教院教育技术学专业也修此课程。物电系物理学专业、化生系科学教 育专业、电大计算机应用专业也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学习模拟电路的内容。每年涉及到模拟电路及实验的班级有7-8个班,学生400多人。

2、课程教学历史长,拥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模拟电路》课程教 学工作已有十余年的教学历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接力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形成了适应本院各专业特点和情况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多年来,通过教师的长期努力,教师业务素质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已形成了一支较为稳定的教学水平较高、知识结构较合理、教学效果良好、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并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干的师资队伍,在课程教学中发挥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3、采用了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该课程具有内容多、概念杂、技术更新快、实践性强等特点,历来都是一门难学难教的课 程。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组教师不断改进和深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通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任课教师中已形成了一些效果良好具有不同风格和特点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采用了电子课件授课,通过有效运用电子课件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不仅可有效解决课程内容与学时的突出矛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 量,还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4、有完善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本课程十分强调实践 性教学,学生的理论课学习后紧跟的是实践实验性课程。教学与实验有效结合,有助打开学生思维,使学生对基本理论及应用电路的理解都更加深刻。基本验证性实 验巩固学生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手段,综合性实验和电子仿真实验则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动手锻炼,实现课程理论的扎实性,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了基础。现有模拟电路实验室两个(综合楼540:模拟电路专业实验室;综合楼542:公共模拟电路实验室)。实验室近年更新了实验台面、 凳子、仪器柜,面貌一新。

5、教材跟随发展,教学参考书丰富

教材是学好课课程 的基础和保证。各专业都选用全国高校普遍使用的最新版本的教材,如电信专业采用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计科系、教育技术专业采用陈大钦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各专业都有自编的实验教学讲义,讲义逐年补充、更新,现已比较完善。除学院图书馆有大量相关参考书外,物电系资料室有70多本相关参考书,还订有《电子报》、《电子技术》、《家电维修》等报刊杂志。不少教师还自费购置参考书,教 师之间相互交流使用,甚至借给学生使用。

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电类、控制类、计算机类等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非常重要的课程,先修课程为电路,在后续的数字电路及许多专业课程中均有涉及。

目前存在的不足

1、教师与学生沟通方式除传统的辅导答疑外,还利用Email、手机及《课程网站与学生互动,使学生更主动。但由于课程网站刚开通,学生使用率还不太高。

2、和外校的交流和联系须进一步加强。

3、继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转变思想,更新概念,加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和探索;

4、继续加大实验室的智力投入,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手段和方法,压缩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实验课的教学方法,更多的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重视开发智力,重视实践性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 大改革力度,不断总结经验;

6、建立健全适合现阶段教育形式的“模拟电路”试题库;

7、编写出面向21世纪的符合和院专业培养目标的讲义、教材或参考书;

8、在培养计划上统筹考虑,将模拟电路理论学习与实验以及后续的电子课程设计纳入一个合理的大规划进行统筹考虑。



 
版权所有:网站名称加版权信息 中国-西安博达软件 邮政编码:710065
E-mail:webmaster@xxx.com 备案序号:陕ICP备123456号